航天产业市场现状
航天产业是由导弹、火箭、卫星、空间飞船以及深空探测器等航天装备构成的高科技产业。目前,航天产业已经成为全面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是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地。
中国航天产业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下,始终坚持自主可控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在航天强国的目标下,中国航天产业“国家队”不懈努力,取得了诸多成就。多款我国自主研制的航天武器装备在70周年国庆阅兵上首次亮相,表明了我国导弹武器装备建设加速推进,武器装备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次数近年来蝉联世界第一,进入空间能力跃居世界前列,众多航天重大工程取得决定性成果: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我国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建设完毕,并正式开通;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中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高分专项、探月工程三步走计划均进入收官阶段、天宫空间站将开始建设。另一方面,在商业航天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地以及国家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战略的推动下,商业航天市场的“多娇”引无数商业航天公司竞折腰,众多商业航天发射实验争相开展,大量商业卫星星座计划接连不断地被提出。我们认为,以上现象都预示着,一个中国航天产业的新时代即将来临,在这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航天新时代中,航天防务装备需求有望出现高速增长,同时国家队与商业航天将携手并进,协同快速发展,拉动航天产业整体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作为全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四高一长”的特点,且我国航天产业在政策背景以及市场需求上与国外航天产业存在较大差异,这直接决定了对我国航天产业的研究,需要在综合考虑我国航天产业的具体特点、我国航天产业市场状况以及技术发展趋势下,进行审慎客观地系统性研究,才可能获得更为接近实际的结论,提出更为可靠的投资建议。
航天运输工具——运载火箭
火箭是依靠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按照火箭用途分类主要包含运载火箭及探空火箭两种。在航天产业中得到较多应用的是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是能够将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或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航天运输工具,由单级或多级火箭组成。
具体来看,从近年来我国运载火箭整机的研制发展方向上看,运载火箭当前的发展趋势主要为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大推力、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等。除此以外,未来伴随航天发射任务多样化的需求,运载火箭发射快响应也将成为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
低轨卫星组网时代来临,火箭发射市场即将井喷
运载火箭当前主要的下游应用市场是卫星发射。地球可容纳的卫星数量是固定的,由于国际电信联盟对轨道和频谱获取采取「先到先得」原则,而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否则自动递延后续申请单位。在航天领域,对于太空卫星空间的争夺尤为激烈。
早在2015年,美国航天发射公司Space X就公布了“星链计划”,并计划发射1.2万颗低轨通信卫星,建成后地面用户可直接通过终端连接卫星,实现全球网络通信。这一计划的诞生,也间接拉开了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的竞争大幕。除美国外,目前包括欧洲、日本、韩国等通信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卫星互联网计划。
卫星互联网被列入国家“新基建”发展范畴,未来5-10年我国卫星发射数量将超过10,000颗。目前已公布的国内卫星计划发射数量超过3,000颗,大约需要百余次发射。运力缺口较大,商业火箭市场存在机会。
在全球航天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中国也积极投入到“航天强国”的建设中。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以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业相关建设,促进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应用等产业规范化发展。2021年,“十四五”规划指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进一步促进商业航天的发展。
商业航天在近几年得到快速成长并初具规模。2018年我国共开展39次航天发射,超越美国,排名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共进行了114次火箭发射,中国开展39次航天发射,中国发射次数位居世界第二位。2015-2021 年,中国商业航天保持 22.3%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 2022 年突破1.5万亿元,2024 年有望达到2.3万亿元。根据已公布国内卫星发射数量超过3 千颗,百余次发射,运力缺口大,低轨卫星组网时代来临,火箭发射市场即将井喷。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空间及潜力巨大
商业航天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需要按照市场化机制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航天资源要素,主要分为近地空间航天、宇宙空间航天和宇宙深空航天三种模式。商业航天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解决着国家战略、民生需求等领域对通信、出行、生产、生活的多重需求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环境、海洋、气象等生产端,以及网约车、快递、外卖等生活端,都极大地释放了商业航天的市场潜力,商业航天技术在提高社会运转效率的同时,还优化着人民的生活体验感。
从市场规模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迈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从应用场景看,虽然商业航天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发展空间及潜力极大,这种发展潜能吸引了资本市场的持续投入。但是,随着资本逐步向优秀企业集中,商业航天企业需要加速商业化应用落地,形成先发优势。
在当前“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日益成熟背景下,中航军工研究预测,中国未来运载火箭产业的市场规模将处于每年128亿元左右,由于运载火箭产业需要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生产线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我们判断,航天发射市场规模或难以同时承载以航天科工所属火箭公司和航天科技集团所属运载火箭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国家队”,以及众多民营商业航天发射企业。考虑到大量民营商业航天发射企业的运载火箭所用元器件、部组件均需要采购自航天央企所属的相关单位,预计运载火箭市场整体将由以航天科工、航天科技所属商业航天企业(如航天科工火箭及长城火箭)以及少数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龙头占据、大量的民营商业航天发射企业或将会在竞争过程中被整合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