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发布公告称,将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市场普遍认为,央行此次降准为“超预期”。那么,央行为何选择此时降准?降准对市场将产生哪些影响?后续货币政策又将怎么走?
1
年内首次降准超出市场预期
降准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全称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降准意味着银行放贷资金变多,有更多的钱流向市场。
此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截至2月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约为268.2万亿元,据此预测,这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约6700亿元。央行表示,此次降准是为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此次降准超出市场预期,意外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三点:首先,3月3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易纲在答记者问时,关于是否会降准降息,提到“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并未释放“降”的信号,且以往央行降准前均有国常会会议预告,但此次未有任何预告。其次,在3月15日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续作时,央行净投放2810亿中长期资金,为连续第四个月超额续做,鉴于大规模MLF净投放能够补充银行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市场认为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降低。再次,本次降准距离前次降准(2022年12月5日)时间比较短,间隔仅有3个多月,而2022年的两次降准相隔超过7个月。
2
超预期降准的原因及影响
对于此次降准的原因,市场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巩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今年前两个月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向好走势,但经济回稳的基础还不稳固。适时采取降准措施,有利于持续为企业提供较为充裕的货币环境,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市场整体信心,助力扩大国内需求。二是强化防范金融风险能力。近期海外银行业风险加大,全球流动性承压。本次降准将有效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降低因硅谷银行、瑞信银行等风波产生的金融市场恐慌情绪。
综合上述因素可以看出,此次降准既在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那么,此次降准又将给股市、债市、房市带来哪些影响呢?
分析人士指出,降准所释放的稳定信号对股市更具积极意义,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及风险偏好。一方面,降准避免了流动性收缩,保证了资本市场流动性稳定,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另一方面,降准后,银行体系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改善,也间接有助于经济恢复和资本市场回暖。
对于债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少研究机构给出了“提振情绪”和“影响中性”两个判断。对债市而言,降准是流动性的深度释放,配合连续超量续作的MLF,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将得以缓解,有助于呵护资金面平稳运行,同业存单利率有望走低,所释放的积极信号也能推动债券收益率曲线长端下移。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此次降准对债市影响中性,货币市场利率大概率将继续围绕政策利率波动,不大起大落,为经济运行的整体回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今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等多项关键指标较此前明显改善,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此次降准落地,结合过往经验,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房企获得更多的开发贷款支持和个人按揭贷款政策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或在短时间内对地产板块起到催化效果。
3
未来货币政策如何走?
在降准落地后,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势和LPR调整空间的关注升温,但各方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势的判断出现分化。
招联金融认为,此次降准之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6%,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未来降准仍有一定空间。同时,央行将更多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此次降准实施后,银行资金成本得以降低,银行减少加点的动力增强,预计本月或下月LPR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有望下降。这将有助于降低存量和新增房贷利率,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振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助力恢复和扩大居民消费。
东方金诚则认为,降准落地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朝着宽松方向调整,短期内实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很小。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政策工具,降息往往在应对重大冲击、托底经济运行的时点推出,发挥“雪中送炭”作用。在经济进入回升过程后,无论我国历史上的货币政策操作还是其他国家货币当局的政策实践,都极少通过实施降息来“锦上添花”,助力经济更快上行。由此,在一季度经济回升势头已经确立的背景下,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对此市场已有预期。
申万宏源则认为,上半年无需再降准,三季度或迎来新一轮降准+降息。本次降准后,银行间流动性压力缓和,货币乘数压力也有所缓解。在去年上半年超储率的高基数下,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只需维持相对正常的超储率,就能从同比增速视角贡献货币乘数增速,进而支撑M2增速,但商业银行无法持续压低超储、不然或迎来新一轮流动性压力,估算三季度压降超储率的方式逐步逼近极限,同期货币乘数增速有较大下行压力,进而影响信用扩张与经济恢复。基准情形下预计7月或8月再度降准25bp,同时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连续改善后或迎来降息空间,预计同期1Y LPR降幅在15bp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