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数字化转型工程深入实施,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比重超四成,智能产品、直播电商等成为消费新热点。在数字技术浪潮的推动下,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建设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兴产业赛道加快布局。
数字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它涵盖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主要方面。
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这些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
产业数字化则是指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实现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空间。例如,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农业领域的智慧农业,利用传感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养殖和农产品质量追溯。
2025年将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包括: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扩大5G 规模化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近日印发了《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对2025年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作出部署,提出7个方面重点任务。
1
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快完善数据产权、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等数据基础制度,配合开展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试点,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组织开展企业、行业、城市三类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以公共数据为突破口深化数据资源有序开发利用。
2
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统筹“东数西算”工程与城市算力建设,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优化算力资源布局,推动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加快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等标准规范建设,抓好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先试先行。
3
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梯次培育布局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支柱型、区域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据产业、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4
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品质电商培育行动,打造数智化消费新场景。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协同构建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一链一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金融、文旅、医疗等领域数字化赋能路径,搭建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5
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鼓励平台企业开辟新的就业空间。
6
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拓展“丝路电商”合作空间,高质量组织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数字经济论坛,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新模式。
7
完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适数化改革,加大财税金融等综合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高等学校数字经济领域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
《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政策引领产业升级,祥和启源预计,2025年将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
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伏羲智库等在共同研判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关键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质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并发布数字经济在 2025 年的十大发展趋势。
1
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进一步分化
2025年,随着大模型训练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和应用场景开发不足,大模型企业将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通用大模型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除了大模型,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将在2025年涌现,并开始与大模型一道在更多行业开始得到大规模应用。
在生活领域,个人的AI助理将在2025年成为热门工具,个体应用AI助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更加便捷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
2
计算技术有望再度取得巨大突破
2025年大量新兴的计算技术将涌现并走向成熟。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神经计算模型将有新的进展。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科研机构积极研发类脑芯片技术,2025年这些技术的成熟将对脑机接口等下游应用市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025年,量子计算将在我国更多领域获得更加多的实际应用,并推动量子计算领域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
3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过去几年,新基建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已经初具规模等。在此基础上,各种便于数据要素流通、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就成了2025年数字经济建设的重点。
4
新质生产力加速新质生产关系变革
我国的产业转型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生产关系的关键时刻,经过前些年的探索,2025年各地区、各产业将加速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由于有了日益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数据变得及时、全面、可信,数据的透明将极大改变组织运作的方式,各种智能技术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有了用武之地,组织中原有的流程环节将大量被算法和智能代理替代,从而产生更加自动化的组织形态。
5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宏观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并将产生关于数据资产封装、登记、追踪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一些国家级数据管理平台将涌现。尤其是数据资产登记机构,政府主导的“数登所”将更加系统化地在全国布局。过去4年所建设的各种数据交易机构将加速分化。
2025年,企业对数据资产管理模式的认知更加清晰,对数据资产入表的利弊也更加了解,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将稳步快速发展,全年入表规模有望翻番增长。
6
数据治理成为数字经济治理的核心
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的治理将基于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建设可信数据空间的基础上,加强战略把控和预测分析,通过“监管沙箱”等科学有效的调控手段规避潜在风险,保障行业发展沿着正确轨道“无级变速”、稳步前行,避免过去一遇到问题就“踩刹车”的应急治理模式。
7
涉农数据资源价值开始得到重视
2025年,数据要素将与农业生产流通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度融合,瞄准对特色农产品的安全、绿色、可信的需求,“农产品+数据”将成为农业流通的主要对象,各地将积极建设涉农数据服务基础设施,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政府主导的涉农数据服务平台产业,实现数据富农。
8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集群化趋势
2025年将是中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数据要素市场的日益成熟,使得传统制造业不得不开始与上下游企业打通数据,用产业互联网手段形成产业集群,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生态产品的整体品质,降低产业生态运营的整体成本。以信用为核心、以数据为纽带的产业互联网组织模式,还可以有效避免内卷式竞争,让每个产业互联网生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开发持续经营的高品质产品。
9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更多机遇
2025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催生更加丰富的内容创新。随着可信计算、虚拟现实、云计算、边缘计算、虚拟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革新,在《黑神话:悟空》等优秀游戏作品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将更加注重城市数字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并将城市特色与短视频、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文化特色的云游戏、高质量视频游戏、跨平台游戏将涌现,推动游戏产业进入虚实融合的新发展阶段。
10
中国引领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新模式
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强调各国应秉持开放、包容、安全、合作、非歧视的原则,倡议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民间机构等各主体坚守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发挥各自作用,推动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推动数字红利惠及各国人民。2025年,在中国所倡导的数字经济治理理念和所实践的开放公平数字平台的支持下,将形成全球数据领域的新合作格局,形成新的合作平台。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它不仅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祥和启源将持续深化数字经济领域研究,根据中小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转型策略,通过产业资源链接、技术创新咨询服务等多维方式,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确保其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中企报数字经济、鸿蒙数字版权服务空间等。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