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源说产业|数字经济“十五五”前瞻:核心产业、技术发展与趋势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5-08-15

综合判断,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

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

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5%,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增长35.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

一串串闪亮数字的背后,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技术加快突破,数字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数字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数据产业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向“新”发展势头正劲。展望“十五五”,将成为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由规模扩张迈向价值深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重塑全球数字竞争优势的战略窗口期。

了解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具体包括四大部分:

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等。

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产业包括五大类:

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数字经济核心业务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物联网(ToI)、区块链、5G通信。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8月14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

第一、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总数与2020年相比增长了5倍达到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了34倍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带动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庞大市场需求,带动集成电路、通信网络设备、计算机、服务器和终端产品等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培育了先进的、完整的产业体系。激发消费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超前部署和迭代升级,带动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5G+工业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农村方面,随着5G网络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有效带动了农村居民增收致富。区域发展方面,“东数西算”工程深入实施,促进算力这个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布局,八大算力枢纽节点5个在西部,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清洁能源优势,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展现出我国显著的发展成绩。集成电路加快布局,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崛起,以鸿蒙系统为例,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为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多类产品装上了“智能中枢”。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突破。

第三,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体系化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海量数据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竞争新优势。

第四,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显著加深。数字产业化方面,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产业数字化方面,智能化转变、数字化改造加速推进,建成了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成为消费的新潮流。

第五,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数字技术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普惠水平,让民生保障持续“升温”。“高效办成一件事”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推进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事项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十五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十五五”时期将成为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由规模扩张迈向价值深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重塑全球数字竞争优势的战略窗口期。

“十五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将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模型技术将向制造、医疗、金融、教育等垂直领域纵深拓展,赋能深度不断增强;智能化程度跃升,多模态交互将进一步整合感知、推理与表达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程度;人工智能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为自动化研发、智能制造、供应链优化、精准营销与预测性维护提供全面支持;算法透明度、数据隐私保护以及公平性问题将获得更多制度支撑,为人工智能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法律与政策保障。算力基础设施方面,随着 AI 大模型、元宇宙及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持续演进,未来几年对算力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催生更多应用场景,算力资源应用将进一步向专用化、融合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高效能、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算力生态。数字消费领域,元宇宙+AR/VR 技术为重塑人机交互模式、实现沉浸式消费场景提供了契机;大模型驱动下的人工智能应用强化了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定制化消费普及;内容生产社会化,社交属性在消费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数字新兴产业将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将由通用性技术向垂直行业深度渗透,先进计算技术突破算力架构瓶颈,催生新型生产工具,数字孪生技术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机器人技术有望获得自主创新突破。数实融合将进一步深化,从企业内部转向产业生态的协同整合,从要素数字化转向价值重构,形成新型产业链分工与分配机制,由制造业向更多服务领域扩散,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数据要素将从价值确认阶段进入价值释放阶段。然而,“十五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算力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GPU 芯片、先进光刻设备和 EDA 软件等关键领域对外依赖度高,“卡脖子”风险短期内难以消除,影响技术创新自主性和可持续性;国产基础软件生态在完整性、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上仍与国际领先产品存在差距,软硬件协同效应不足;算力供需不匹配、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突出,如何兼顾算力供给与绿色低碳、高效运营的平衡。

“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望“十五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征程上取得更大成就,推动数据要素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全体人民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未来五年,我国需强化技术攻关、优化制度市场、深化产业转型、谋划国际合作,以把握数字竞争主动权。祥和启源坚信,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在政企社协同发力下,数字经济领域必将取得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发展改革、中国政府网、国家统计局等。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