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源说产业|中国海洋经济首破10万亿大关,四大关键词解码蓝色新质生产力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5-09-12

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

“现代化的国家是什么样的,

不仅是一个陆地强国,

是一个海洋强国,

一个陆海兼修的现代化强国。”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 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明确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标志着海洋经济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一系列工作部署将海洋经济推向了新的高度。在政策持续加码与市场活力不断释放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海洋经济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正从“地理边界升维为经济疆域”,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蓝色支点

四大关键词解码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海洋经济是指与开发、利用、保护、管控海洋相关的各类产业活动,既包括海洋渔业、交通运输业、油气业、旅游业、盐业与化工业等传统产业,也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业、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海水淡化利用、海洋科技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还包括深海矿产开发、海洋数智信息、极地开发等未来产业。

祥和启源了解到,据统计,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8%。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这一连串的数据不仅彰显了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更意味着海洋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用四个关键词概括“十四五”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1

突破:海洋功能优势不断增强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万亿元,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深圳、上海、青岛等现代海洋城市的海洋功能优势不断增强,福州、厦门等示范区围绕海洋资源配置、金融创新、生态保护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比“十三五”末增长了3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2

齐全:碧海银滩成了金山银山

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我国已经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15个主要海洋产业都是规模大、势头好,比如海洋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一,蓝色粮仓建设成效显著。海洋油气成为增储上产的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海空装备市场份额2024年占全球的50%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现在已经超过每天290万吨,其中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的海水淡化生产线。海洋药物研发能力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占了全球已上市品类的28%。海洋能技术装备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浙江舟山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连续并网时间和发电量均居世界前列。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的1/3,海洋旅游2024年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邮轮旅游、海洋研学热度高涨,海洋变身“幸福打卡地”,碧海银滩已经成了金山银山。 

3

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能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能,我国首艘排水量达42600吨,钻深达11000米的“梦想”号已经正式入列,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爱达·魔都号”邮轮、“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相继建成使用。全潜式深远海养殖“深蓝一号”,大型养殖工船“国信一号”交付使用,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 

4

共赢蓝色经济已成为合作共赢新领域

蓝色经济已经成为合作共赢的新领域,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蓝色经济合作协议,建立了30多个区域或双多边合作中心,实施了100余项“小而美”的务实合作项目,与东南亚国家开展的海藻综合利用项目,为当地老百姓减贫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等重要平台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已经遍布全球,2024年海运出口额达27.5万亿元。 

向海图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与政策环境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约 300 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1.8 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污染小、附加值高、社会需求大等特点,是中国特别是沿海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有助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随着海洋科技发展,海洋中蕴含的丰富的渔业、盐业、石油、矿产、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和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经济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2024年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国分别占八席和六席。全球国际贸易的80%,中国对外贸易的95%是通过海运进行的。海洋运输、深海资源开发、造船、海洋重装备等产业都是战略产业,关系国家综合实力,也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场域。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对如何经略海洋、念好 “山海经进行了超前的谋篇布局。地方层面,沿海省份积极响应国家战略。

上海

上海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3+5+X”的产业体系,即船舶与海工装备、航运服务、海洋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深远海资源类产业 。

浙江

浙江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力争全省海洋生产总值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 。

广东

广东通过《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推动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标准输出 。

山东

山东发布《现代海洋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到2025年,海上风电并网规模达到600万千瓦,海水淡化日产规模超过100万吨,新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处。

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协同发力,构建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为“向海图强”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自然资源部专家表示,下一步应加快推动海洋领域增量政策和已出台的存量政策落地显效,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经济三大发展方向

海洋经济并非单一产业,而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体系。从传统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盐业,到新兴的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水增养殖,再到未来潜力无限的深海采矿、海洋能利用、海洋信息产业,海洋经济的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与升级。

面对这场蓝色浪潮,我们该如何把握机遇?以下三个方向或是长期关注的方向:

1

深海科技与装备制造

深海经济是海洋经济板块的核心亮点之一。依托深海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深海经济涵盖矿产资源、能源开发、生物技术及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据预测,全球深海采矿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1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1%。

2

海洋能源与绿色发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海洋能源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海上风电作为海洋能源的代表,2025年一季度发电量同步增长1.4%,新增并网容量更是暴增41.6%。截至2024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500万千瓦,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海洋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3

蓝色粮仓与海洋生物

“蓝色粮仓”的建设为海洋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25年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显示出海洋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海洋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了无尽的资源。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已经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出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用于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疑难病症。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将走向市场。可以肯定的是,这片“蓝色疆域 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新版图。

广袤而富饶的海洋,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从海洋渔业、船舶建造、邮轮旅游,到海底光缆通信、深海矿产开采、深海基因资源利用,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走深走实。下一步,祥和启源将紧跟国家战略步伐,结合中央与地方政策,发挥自身咨询服务优势,有效链接海洋产业链上下游潜力企业,携手优质合作伙伴,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自然资源部、新华社等。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