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各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目标出炉,祥和启源创新驱动中小企业向好发展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2-03-18

虽然三批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但排名前6的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小巨人”企业合计占比超过43%。祥和启源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GDP万亿城市已扩容至24城。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版图中,全国45%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分布这些头部城市中,占据近“半壁江山”。



今年,工信部计划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5万家


果不其然,“专精特新”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也提出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力度。


其实,早在今年1月地方两会召开期间,各地就已经掀起过一轮“专精特新”培育的话题热潮。多个重点省份还制定了自己的“专精特新”培育计划。 


日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那么,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布与聚集情况如何?各地又定下怎样的培育计划?



01 东部地区“小巨人”占一半,浙江领跑全国


这两年来,“专精特新”已成为热词之一。


自2019年,国家工信部已先后发布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总计入围4922家。最终,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4762家。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小巨人”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


若按照东、中、西部来看,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小巨人”数量共2918家,占全国总数的61.3%。


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6个省份,“小巨人”占比22.8%;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等12省“小巨人”数量合计占比16.2%。


这种“分布不均”的特点,整体上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相契合。



02 GDP靠前的24个城市“小巨人”数量占比近五成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各地相继发布2021年度经济发展“成绩单”,主要城市GDP排名也已出炉。其中,“世界工厂”东莞GDP首次破万亿,成功跻身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截至目前,全国GDP万亿城市已扩容至24城。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版图中,全国45%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都分布这些头部城市中,占据近“半壁江山”。 




在2021年的24个GDP超万亿的城市中,上海、北京、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东莞、西安入围前10。


祥和启源注意到,根据4762家企业的城市分布情况,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排名前10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厦门、东莞。


总体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的排名与城市经济实力位次大体相当,但是也有 “意料之外”的情况。


比如2021年宁波GDP虽然排在第12名,但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却超过了GDP排名第三位的深圳。厦门虽未跻身24个万亿GDP城市之中,但拥有的小巨人数量却超过了GDP万亿之城西安。


具体到各城市来看,上海以262家“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居于全国各大城市榜首,北京位居次席。


若将四大直辖市排除在外,宁波“小巨人”数量超过了深圳,居于首位。


宁波的出众还远不止如此。此前在工信部的“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中,宁波以总共45家入选的成绩位列全国之首,并且已连续3年保持第一。


在“十四五”规划中,宁波还提出将全力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


此外,青岛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以97家“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列第8名,超过了广州、杭州、武汉、南京和长沙等一批强劲“对手”。


祥和启源从直通北交所获悉,制造业基础雄厚、中小企业发展活跃的城市,排名都比较靠前。


这也是厦门虽然GDP未达万亿但仍跻身专精特新数量前10名,大连、温州跻身前20名的原因,因为这些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良好的中小企业发展态势。


03 各地今年新培育“小巨人”KPI


作为专精特新中的“排头兵”,“小巨人”是解决我国面临的“卡脖子”问题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地方层面来看,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已成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另外,工信部也早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


2月28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另外,肖亚庆还提到,今年工信部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


今年以来,各地就掀起一轮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浪潮。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出明确目标,并寻求不断地优化政策和服务体系。


近年从部委重金支持奖补、到高层会议密集部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也将得到更多政策的关照以及商业银行支持。长期以来,祥和启源将服务实体经济放到突出位置,将优质资源优先投向智能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密切关注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企业融资、市场运营等方面及时给予帮助,依托国家专项政策,纾困与激发活力并举,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运用,以创新驱动中小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