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产业聚焦|一箭26星!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商业航天产业再创新纪录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3-06-09


航天的大旗下正逐渐浮现越来越多民营产业的身影。随着通信技术、航天技术的高速增长,以及下游市场的井喷式爆发,航天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生命力。近日,国内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中科宇航再传喜报!6月7日12时10分,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本次发射采用“一箭26星”的方式,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

一箭26星!

力箭一号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运载火箭的水平代表着自主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近年来,在发射市场需求旺盛和航班化运输理念兴起的影响下,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均越来越重视和推动降低进入空间成本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喜报连连!6月7日12时10分,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本次发射采用“一箭26星”的方式,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二次飞行,作为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连续成功标志着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技术状态成熟和可靠性的不断提升,将加速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步伐。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箭26星”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力箭一号,即中科一号甲(ZK-1A)运载火箭,是由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2.65米,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2022年7月27日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突破了6项重大关键技术和13项国内首次使用的技术,丰富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是我国当前运载能力最强的固体运载火箭,在运载能力、入轨精度、性价比等方面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我国运载火箭领域的技术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悉,执行此次任务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是在广州南沙生产的首批火箭之一,采用先进的脉动式生产模式,已形成完备的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标志着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规模化运营、系列化发展的新阶段,为国内外卫星用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快响应的定制化发射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新篇章。

航天在民用领域“开花”


在商业航天黄金时代开启前,我国也做出了紧锣密鼓的准备。首先是政策层面的密集发声。在“十四五”规划中,将航空航天科技定位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近两年密集的政策利好,是自2015年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航天领域以来最强势的“官方背书”。事实上,期间中央、地方、部委也密集出台促进政策,响应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的号召,如针对卫星民用应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大众消费领域北斗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如针对航天信息资源规范管理的,如《重庆市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统筹管理办法》。


一众政策、规范、标准随着航天产业发展日益完善,在政策的引导下,航天产业化稳步推进。山东是航天产业发力较早的省份,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山东省关于促进航空航天工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2011年)》。


经过多年努力,国内商业航天亦是发展迅猛,国内也诞生了星河动力、中科宇航等以火箭研制与商业发射为主的民营航天企业,以及长光卫星为代表的卫星研制企业。商业发射和卫星研制,构成了我国目前商业航天的两大主营业态。


尽管发展迅速,中国的商业航天力量依然是供不应求,目前运力相较于国内市场商业发射需求,堪称悬殊。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新生的航天势力也是巨大的挑战——瓜分市场份额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如何借助新生的这批市场需求,在成本、安全性、盈利模式、净利润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可长期使用的路径。在商业航天领域,对成本、净利润、发射频率等有了更高要求,这也迫使赛道玩家在成本技术、市场化策略等作出调整与优化。


无论是寻求火箭如民航客机一样重复使用,或是以“力大砖飞”的方式降低材料成本,或是向海借地拓展发射空间储备,这些前沿的探索体现出浓浓的商业航天特征:追求更高频次的市场转化,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发射产出,更具可推广性的技术复用等。


强烈的市场需求,使得商业航天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进入高速增长状态。据统计,2015年以来,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规模以22.3%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商业航天正在步入航天时代,在民用领域遍地开花。

政策加持,

刺激国内商业航天独角兽发展


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商业航天拥有一个较长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卫星与火箭制造商;中游为火箭发射与卫星运营服务;下游为应用环节,传统应用场景包括通信(广播电视传输、邮电、远程医疗、应急救灾等)、导航(海陆空交通运输、精准农业、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应急救援、气候监测等)、遥感(国防情报获取、基础设施测绘、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等),新兴应用场景则包括卫星互联网、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等。


面对这一拥有万亿市场空间的新兴产业,从国家到省市,都在出台各项政策利好,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商业航天独角兽的发展。


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用遥感卫星数据政策,加强政府采购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2015年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要求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


此后,不少省市纷纷出台商业航天领域政策规划。武汉重点布局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浙江提出要打造创新型航空航天产业群,北京则要进一步优化“南箭北星”空间布局,广东提出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打造集卫星芯片、终端、关键元器件制造为一体的卫星装备产业集聚区,深圳拟加快布局的“20+8”产业集群中,空天技术位列8大未来产业之一。


虽然起步晚于国外,但国内商业航天业发展势头迅猛。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圈日益壮大,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22年,国内已注册并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达到433家,分布在北京、广东、陕西、江苏、上海等地区。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商业航天独角兽(估值达到67亿元及以上的未上市企业)共10家,总估值达到1038亿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元的有长光卫星、银河航天、蓝箭航天、时空道宇4家,估值刚触及独角兽门槛67亿元的公司有3家,分别是中科宇航、零壹空间、长征火箭。


这10家企业全部位于产业链中游和上游。其中,火箭领域企业占据主导,达到7家,另外3家来自卫星领域。整体上,这10家公司都处于国内商业航天的第一梯队,目前已经有相应的产品,并实现迭代。


“积跬步以致千里。”航天产业民用化,带有其特殊性:产业链较长,回报周期较长,产业风险较大,然而回报率更高。处在商业航天黄金时代的前夕,资本大幅进入航天赛道,据咨询机构评估,2022年一级市场中实际发生的融资总额突破120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0%。年度内投融资事件数量超过50项,其中超过亿元的投融资事件数量达26笔,占比50%。


随着商业航天趋向常态化,上、下游价值链将得到充分盘活,商业航天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飞速增长。这也是商业航天黄金时代必将发生的景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