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土地更大还是海洋更大?
答案是:天空最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飞行器一度只存在于科幻电影当中,现在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去年年底中央明确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
2024年,低空经济突然爆发式闯入大众视野。伴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预示着相关基础设施将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加速完善,让低空经济的政策端和产业端迎来共振,成为新的万亿支柱产业,因此2024年也被称作“低空经济”元年。那么什么是低空经济?为何如此火爆?跟着小源一起来看看~
Part . 01
低空域蕴藏大产业
广义上,低空经济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航空+”式的新兴融合经济形态,核心是航空器与各产业的“组合式”经济形态,如“农林+航空”、“体育+航空”、“电力+航空”、“公安+航空”等。
低空经济的飞行器主要包括:无人机、飞行汽车、直升机、eVTOL等。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大白话讲就是电动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以垂直起降的飞机,它的特点在于纯电动化+垂直起降。相比传统直升机,eVTOL因其高效、便捷、经济以及安全性较高等优势,被视为未来低空经济的核心。农田上空喷洒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夜空中列队飞行的无人机表演,淘宝工业品最新上架的“空中的士”飞行汽车,都属于“低空经济”的范畴。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推动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根据新华网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望达2万亿元。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研究院)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
图片来源:空中的士eVTOL
2021年2月,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Part . 02
低空经济为何突然火爆?
专业人士分析,低空经济未来蕴含无限可能,低空不仅仅可以建成交通系统,甚至可以建成工业系统。越来越多应用场景的出现,也会延展出全新的产业链条,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可以在低空产业中大展拳脚。
低空经济在我国已发展多年,其中发展优势最为显著的无人机产业早已走入万千大众的生活。今年低空经济突然爆发式闯入大众视野,源于多方面量变引发的质变。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直升机等通用航空器的性能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无论是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还是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环境监测,低空经济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经济价值。
其次,国家政策的扶持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和指导意见,明确了低空空域的区域划分、飞行服务体系的结构组成等多个内容,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也是推动低空经济火爆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对高效、便捷、安全出行方式的需求不断增加,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Part . 03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祥和启源认为,随着政策助力和技术不断进步,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对于低空经济的市场未来发展,根据《国家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预期超6万亿元;同期,商用和工业级无人机预期达到2600万架,无人机驾驶员也将增长到63万名。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新增长引擎;
2024年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指出,到2027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Part . 04
商业化落地在即
在政策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低空经济迈向商用的步伐持续加快。
从制造环节看,无人机、eVTOL和传统的直升飞机、固定翼飞机生产运营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
1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氢能源动力固定翼无人机完成飞行试验、新一代民用初级教练机AG100首批交付使用;2月,可搭载5人的eVTOL“盛世龙”进行深圳-珠海试飞,完成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的首次演示飞行;日前,全球首个吨级eVTOL、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V2000CG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获得民航型号合格证,为规模化商业运营打下基础。
根据《方案》,到2027年,中国将围绕通用航空产业链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通用航空装备相关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从政府层面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部署。此外,民航局还支持地方设立20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动企业在江西、陕西、四川等地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促进低空产业发展。
专家认为,中国低空经济已初具规模,但离大规模商用还面临一些挑战。目前,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未成网连片。同时,国内通航机场数量较少、地区分布不均衡,大部分机场功能较单一,还难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
统筹好低空经济的发展与安全,让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要安全,可靠的运行识别机制是关键
民航局正在优化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同时,重构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要发展,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基础
为此,《方案》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试点”“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化、集成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鼓励新建住宅与商业楼宇预留低空基础设施”等举措。
法规标准体系也将臻于完善。《方案》提出,将推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协同发展,包括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标准研究、协调推动工业标准与适航体系衔接、完善国家航空器管理体系、明确应用场景监管要求等。
我国正在落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低空空域改革能否落地见效?何时低空经济能够贴近每个人的生活?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政府网、工信微报、空中的士eVTOL、人民日报等。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