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财经宏观策略专家团队,依托于祥和研究,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厚的行业积累,关注市场的每一次波动,为合作伙伴提供坚实的支持。秉持专业精神和严谨态度,致力于挖掘经济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以专业独到的视角,通过高频,精准的宏观经济解读、货币政策分析以及市场趋势预测,帮助您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读懂数据的底层逻辑,做出明智的经营决策。
8月5日
征收增值税!降息了?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自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专家观点
这个政策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这么干的效果有点类似一种间接降息。因为对购买国债、地方债、金融债获得的利息收入征收增值税,就相当于降低了来自这些债券投资的利润率,进而降低全社会的无风险利率、低风险利率。这是对经济的刺激,也是对当前通缩预期发起的又一次精准打击。
近两年国内通缩的预期愈发严重,通缩就是真实的通胀率即物价指数(CPI)非常低,接近于零,甚至为负数,老百姓感觉钱越来越值钱,所以普遍推迟消费和投资,把钱都存到银行或者去买国债、买理财产品。如果不打破市场的这种通缩预期,实体经济很难起来,股市、楼市也不好起来。这项政策就是要把更多的钱从银行理财、债市赶出来,去股市、楼市,或者去扩大再生产。
对投资的影响方面,个人虽然很少直接买国债、地方债这些,但如果你买了银行理财,就相当于间接买了这些债券。因为你买银行理财的钱,都被银行拿去买了各种债券。所以,新政会降低你买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截至6月底,全国银行理财市场的规模达30.67万亿,比年初增长2.38%,同比增长7.53%。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这显著高于大银行1.3%的5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对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还是有吸引力的。现在把银行理财收益率降低一点,有利于资金流向股市、楼市。
之前,投资国债、地方债等获得的收益一直免征营业税、增值税,现在开始对利息收入部分征收增值税,算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还可能有第二步,对债券投资获得的差价收益也征收增值税。总之,这项政策,对于银行理财是利空,对低风险、无风险偏好者是利空,但对于股市、楼市,对实体经济是利好。
8月6日
美国经济数据崩盘,美联储该降息了?
最近美国那边的经济数据崩了!最新公布的7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只有7.3万人,大幅不及预期。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5、6月份的数据还做了大幅下修,5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4.4万人下修至1.9万人,6月份的初值是14.7万人,修正后只有1.4万人,市场以为下修是修数据,结果人家修的是小数点的位置。
专家观点
要知道美国经济好的时候非农就业单月新增一般20-30万人,今年数据整体不好也有15万人左右,而7月只有7.3万人,直接腰斩了。市场对非农就业数据有一个心理上的警戒线——10万人,在10万人以上意味着经济是软着陆或者是放缓,而一旦低于10万人,就意味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了。另外,美国7月份的核心PCE物价指数也在2.8%,通胀高企,经济衰退+高通胀 ,妥妥的滞胀!
这些信号都指向美联储该降息了!受数据影响,美联储理事库格勒辞职了,特朗普也以操纵数据为由把美国劳工统计局局长给撤掉了!经济衰退这个锅特朗普是甩掉了,不知道鲍威尔躲不躲的过?之前他还在说不降息的策略是因为通胀比较高,同时经济数据还不错,现在看,通胀确实不低,但经济已经垮下来了!特朗普也一直嚷嚷着要把鲍威尔换掉,一旦换掉美联储的独立性就废了,美元的信用根基就垮了!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份降息的概率已经从之前的30-40%飙升到了80-90%上下了。
从降息的影响来看,对美股未必是好事,因为经济好的时候降息是未雨绸缪,市场关注的是流动性持续宽松;而经济不好的时候降息是亡羊补牢,市场关注点会转向经济衰退。国内来看,降息之后A股会获得更多流动性,而且,美国经济不好也会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趋于收敛,特朗普不折腾,全球就能喘口气儿;如果鲍威尔下课,那美联储的独立性也将面临危机,美元的信用进一步下降,这会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机会,同时提升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
8月15日
金融数据全线向好 意味着什么?
最新的金融数据爆发了!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5.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0%。
专家观点
先看M1,M1主要统计全社会有多少资金处于“时刻准备状态”,可以随时投资。今年1月1日前,M1只统计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之后加入了居民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样更能反映全社会“时刻准备着”的资金有多少,增加了多少。如果企业、居民家庭不看好市场,就会把活期存款转为定期或者银行理财,M1增速会下降甚至负增长;而当大家觉得市场有机会的时候,就会把定期或银行理财转为活期存款,M1增速就会迅速反弹。所以,M1是经济和资本市场很好的一个先行指标。
之前M1一直很低迷,增速远低于M2,而7月M1增速达到了5.6%,创下了2年多以来新高,跟M2的增速差距快速收窄,如果M1的增速超过M2,那经济将会出现明显的企稳回升预期,资本市场也会进一步演绎向好行情。
再看M2,同比增速达到了8.8%,也创下了2024年1月以来的新高,意味着货币衍生速度在提高。但近几个月主要是国企扩大投资、政府发债推动的,居民在贷款消费、买房上依然谨慎。前7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7万亿,其中住户贷款只增加6807亿,远低于去年同期的住户贷款增加1.25万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最近股市热了,但楼市和实体经济的体感仍然比较冷。
最后看社融,7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同比增速达9%,创下了去年3月以来的新高,但在各分项中明显增加的只有政府债券净融资8.9万亿,同比多4.88万亿。所以,大家都说最近股市的向好是政策放水、增加货币供应量带来的,其中主要是财政政策的扩张,国债、地方债的提前、增量发行。政府发债增加虽然不增加基础货币,但可以增加M2的衍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预期。所以综合来看,M1、M2、社融数据都创出阶段高位,经济大循改善的预期将进一步被强化,资本市场也有望进一提前反应!
8月20日
A股创近10年最高,牛市来了吗?
最近A股可谓牛气冲天,一路高歌猛进,上证指数最高已经触及了3767点,创出了近10年的最高点,再向上找高点可就是2015年的5178点了。如果从去年924行情的低点算起,沪指已经涨了近1100点,最大涨幅超37%,且是放量上涨,单日最高成交近2.8万亿。很多人感觉,现在经济还没有企稳,房地产还在加速下滑,股市咋突然就涨了呢,A股的牛市来了没?
专家观点
回看A股的历史,牛市可粗略分为三个阶段,只要政策出现大的转向,A股就会进入第一个阶段,即估值修复行情,这就是去年924以来发生的事情;紧接着,经济基本面改善,上市公司业绩好转,A股就会进入基本面推动的第二阶段,估值与业绩齐飞的戴维斯双击行情;经过连续上涨之后,巨大的赚钱效应推动市场进入第三阶段,即情绪化行情,进而引发储蓄大规模搬家。目前,从4月关税战之后的走势看,有点进入第二阶段的意思,但还不确定,毕竟业绩确实还没出来,或者只是第一阶段上涨后的一种情绪宣泄,但无论怎样,目前市场仍处在一波大行情的早期。
而从更长周期看,A股上行的趋势几乎是确定的,这和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有关,股市在整个经济大循环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之前A股一直是一个融资市,只负责给制造业融资,因为过去宏观上最大的任务是中国制造2025,股市和股民都处于被牺牲的地位,但是现在中国已经产能过剩,出口承压,内需还不足,接下来要启动内循环,股市要走向投资和融资并举的阶段,要创造财富效应,进而带动消费,提振内需,所以股市必须要涨起来,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意志。
从最新走势看,指数经过连续上涨,短期市场情绪有过热的迹象,业绩和基本面还没有跟上来,走势反映的更多是股市对基本面的抢跑效应,真正的大行情还需要等待基本面数据的实质性改善,另需注意权益资产高波动性的风险。
8月25日
鲍威尔转鸽,全球流动性宽松共振来了
全球流动性宽松共振的时刻终于要来了!8月22号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表示:就当前的形势看,可能需要我们调整政策立场,这就意味着美联储终于顶不住压力要降息了,很可能就在9月份。
专家观点
鲍威尔可是坚定的鹰派,截至到现在,美联储已经连续9个月没有调整利率了,甚至在特朗普多次要求降息并一度提出要罢免鲍威尔的情况下他都岿然不动!而现在,鲍威尔转鸽、变脸也就一夜之间的事,他终于还是向糟糕的美国经济屈服了!
市场也普遍认为鲍威尔的这次转向更可能是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主要是美国的就业数据和经济数据太差了!鲍威尔也表示就业下行的风险在显著提升,并提到了此前美国劳工统计局下修5月和6月非农就业数据的事情,他还提到最近三个月里新增就业岗位只有3.5万人,远低于去年每个月16.8万人的水平,且美国经济增长是放缓的,上半年美国GDP增速已经放缓到1.2%,是去年平均2.5%的一半,之前不降息主要是对通胀的担忧,而这次鲍威尔也首次认可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是一次性的,而不是持续性的。就是在控制通胀和促进就业两者都很难实现的背景下,鲍威尔选择了向经济妥协。
而美联储一旦降息,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宽松将实现共振,因为其他经济体能降的都已经降了,欧洲央行说自己已经到了降息的尾声,但是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还在4.25-4.5%之间,就算降到2%也有200个基点的空间,这对全球流动性是个极大的助力。
这样美元会走弱,美元的吸引力降低,全球资本就会到全世界搜寻收益率更高的资产,而中国很可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遥看我们的上证已经突破3800点,未来债市、楼市、居民存款搬家、产能过剩行业资金、外资可能齐聚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的财富大洗牌正在开启。
8月27日
楼市重磅!上海放松限购的底层逻辑
上海楼市放松限购了!新政是:沪籍的,外环外不限购,外环内限购2套;非户籍的,社保或个税满1年,外环外不限购,社保或个税满3年,外环内限购1套。这是继广州全面放开限购、北京放开五环外限购后,又一个一线城市放松限购!这里的重点是,上海作为中国楼市最后的定海神针,为何选择此时放大招?
专家观点
其实现在很多潜在购房者已经暂停了购房计划,毕竟大A在连续拉升,都想先到股市里捡点钱,然后再看何时下场买房,就是所谓的存款搬家正在进行,而且还在初期,远未到高潮阶段。只有当市场出现宏大叙事,且全市场都买单认同的时候才差不多到头了。
回看历史就知道,每一次当中国的需求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都是先拉大A,强化社会流动性修复的预期,再传导给楼市,最后以楼市的修复作为终点,1998年-2001年、2012年-2014年、2020年-2021年都是如此。像京沪深这些超级核心城市,只要开始鼓励买房,后续就会对全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大A里赚的钱,最后都要靠楼市锁定财富。这是当前中国的经济制度安排决定的规律,这次大概率也是一样的,现在放任大A猛涨的同时又给楼市加把火,就相当于为后续的社会流动性埋好了管道。
大的逻辑就是,先拉A股,带动全社会现金流量表走出危机,待实体经济现金流改善后,再引导资金流入楼市,而楼市的大部分资金其实是去土地财政。土地财政阶段性被修复一波,完成了洗债,地方财政可以轻装上阵甚至可以进一步加杠杆了,那么,经济良性循环就会来一波。周而复始,这是目前中国经济制度安排的必然轨迹,每个人的财富涨跌,都是看这个周期脸色的。所有的资产涨跌,都是服务阶段性的宏观目标的。叠加弱美元周期启动,用上海这个大杀器驱动人民币资产的估值重塑(乘数效应),带动内需不断修复,这才是根本。
而整个链条的运行是有“时滞效应”的,所以,此时公布,就相当去去年919美联储宣布降息后、924我们就拉行情。而这次更早,或是配合后面的9.3大事件,整个组合拳下来,就是向全球宣布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和确定性。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