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源说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磅文件发布,力争2026年实现万亿级产业布局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5-09-05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 “顶梁柱”,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庞大的规模、超长的产业链和广泛的覆盖领域,成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

01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发布

祥和启源注意到,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指出:

1

核心目标

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行动方案》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等提出了16条思路举措。

2

重点发展方向

主要内容包括:

01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

02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03

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消费电子、时空信息等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04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05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3

核心目标

方案提出了多项政策支持措施。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

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鼓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评估,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些措施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02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指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从事电子设备、电子元器件、信息通信产品及相关系统集成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产业。其核心是通过电子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具有技术密集、产品多样、产业链长且高度关联、高附加值且全球化分工的突出特征。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全球分工最深化的产业之一,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等特征。

祥和启源关注到,近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了2025年1—7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7月,我国出口集成电路1996亿个,同比增长20%。

在生产方面,1—7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高4.6个和1.4个百分点。7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在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8.35亿部,同比下降3.9%,其中智能手机产量6.58亿部,同比增长0.7%;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1.93亿台,同比增长3.4%;集成电路产量2946亿块,同比增长10.4%。

在出口方面,1—7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6%。据海关统计,1—7月,我国出口笔记本电脑7887万台,同比下降3.7%;出口手机4.02亿部,同比下降6.5%;出口集成电路1996亿个,同比增长20%。

在效益方面,1—7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9.4万亿元,同比增长9.1%;营业成本8.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3547亿元,同比增长6.7%;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77%,较1—6月提高0.01个百分点。7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

03

2025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展望

2024年,在全球市场复苏趋势和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行业增加值增速将维持在10%-13%区间,营收增速5%以上。展望2025年,全球政治经济风险挑战持续攀升,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还需持续加快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不断提高创新效能,着力打造协同发展产业生态,保障产业“十四五”顺利收官,为开启“十五五”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温和复苏,新技术新赛道有望继续引领新增长点

伴随消费电子市场回暖,人工智能技术在终端应用落地进程提速,2024年下半年,各主要手机、计算机品牌发布新品均搭载AI大模型技术,AI技术的应用落地也在不断推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创新发展。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热点带动下,元器件市场呈现积极趋势。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预计将达到5883.64亿美元,年增率达到13.1%。Gartner发布的《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空间计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预计将有更多生产、生活应用场景加快落地,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二、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恢复高速增长,新质生产力培育稳步推进

2024年,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力逐渐显现,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半导体、能源电子、高端元器件等成为各省市攻关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领域和支撑赋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市场回暖与政策红利的带动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恢复持续快速增长。

展望2025年,我国进入“十四五”收官之年,在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强劲推动下,电子信息制造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新技术、新热点的加速涌现,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带动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重要力量。预计202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处于5%-8%区间。

三、新兴国家市场需求快速走强,“中国制造”将加速走向“全球南方”

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国家市场在疫情后经济复苏势头较好,消费电子产品销售实现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企业把新兴国家市场开拓做为“中国制造”电子产品“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

展望2025年,东南亚、拉美和中东非等新兴国家和地区为我国电子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东盟等新兴市场对我国电子中间品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也将为相关产业链提供全球化便利条件。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加速崛起,在金砖国家合作、“77国集团和中国”等国际机制的推动下,我国电子品牌企业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增强,并不断助力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成为我国重点引导和培育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祥和启源认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的特点,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为一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产业导入、企业赋能、资源链接的综合咨询服务平台,祥和启源将深化电子信息制造业细分领域,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资源链接为纽带,汇聚智慧与资源,携手生态伙伴共同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心协力,通过持续的价值共创,必将能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工信部、重庆市电子电路制造行业协会等。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