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源·财经 | 产业聚焦 人工智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准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4-05-23



聚焦人工智能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从去年的AI语言模型ChatGPT到今年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一系列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相继问世、更新迭代,人工智能的影响面越来越广,让所有人直观地感受到未来已来。

01

人工智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准


祥和启源关注到,日前,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通过加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推进人工智能伦理等方面加快推动该领域技术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群体性技术变革的起点,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孕育着新变化。


Q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吴朝晖认为,一是人工智能正在迈向多智能融合新阶段,以ChatGPT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打开了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序幕,大模型已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并加快迭代演进。二是人工智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准,它将推动传统实体经济实现革命性升级与发展,从而催生智能经济新形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三是人工智能将引发社会发展的深远变革,它将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家政等行业,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自动化、实时化、个性化的要求。


Q

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挑战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势不可挡,在把握人工智能重塑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机遇的同时,还应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旨在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人工智能发展风险。同时,我国还通过积极搭建人工智能发展各方参与的开放性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


02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为了抓紧这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中国始终在加紧布局。人工智能,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之后历年的报告中都是热门关键词。人工智能同时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又一大创新,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并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催生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成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其基本内涵包含了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在算法、算力、数据的集成创新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日臻成熟,为生产力要素提质增效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通过全面作用于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对整个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


一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以算力和数据为上游基础层、以大模型平台为核心的中游技术层、以各类产业场景为导向的下游应用层的新型产业链,在自动翻译、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推荐等多个领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一些行业垂直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领域知识或经验相结合,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业竞争力。

据统计,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已经体现出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机。


二是加速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人工智能在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矿山大模型、气象大模型、交通大模型等一批数字化转型新标杆,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目前在我国已经建成的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经过AI改造的工厂研发周期缩短了约20.7%、生产效率提升了约34.8%,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开辟出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涅槃重生的新路径。


三是助力宏观经济调控。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科学的经济分析算法模型能够对经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掌握经济运行态势,助力提升国家经济监测研判和宏观调控水平,为宏观经济调控、产业政策制定等发展改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下,宏观经济调控的思维理念和政策工具也需要深刻变革与创新,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地调度算力资源、数据要素、数字产能,成为经济运行调度工作的新命题。


03

以“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专家预测,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此,要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通过数据驱动、算法优化、模型创新等手段,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中之重,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主攻通用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立关键共性技术体系,打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广泛参与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实现算力芯片、高带宽内存等关键元器件的突破,加快推动国产大模型创新迭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自立自强。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围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产业应用生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产品创新、产业聚集、应用赋能的作用,拓展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产品和新服务,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创新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人工智能+引智育才”。根据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趋势加快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支持大型科技企业和教培机构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


“人工智能+科学治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道德伦理和治理挑战问题。要加快构建起人工智能领域的伦理框架,推进国家层面关于人工智能的综合性立法和制度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学习时报、人民网等。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