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源·财经|宏观策略月报(2024年10月)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4-10-31

源·财经宏观策略专家团队,依托于祥和研究,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厚的行业积累,关注市场的每一次波动,为咨询合作伙伴提供坚实的支持。秉持专业精神和严谨态度,致力于挖掘经济数据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以专业独到的视角,通过高频,精准的宏观经济解读、货币政策分析以及市场趋势预测,帮助您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读懂数据的底层逻辑,做出明智的经营决策。

1

不及预期的发布会,大A危险吗?

10 月 8 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和四位副主任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专家观点

本次郑主任主要介绍了五个方面: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且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针对内需不足,重点放在在惠民生、促消费上,并积极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针对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助企帮扶力度;针对楼市,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针对之前的股市下行,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祥和启源首席宏观策略专家认为,整体看,本次发布会提及内容很全面,但不及市场预期。在9月24日发布会之后一系列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市场期待的是进一步强刺激。刺激无外乎货币端和财政端,货币端政策组合拳已经陆续落地,只是货币政策的效果是间接的、有传导过程的,现在的经济情况最直接、见效最快的其实是财政政策,但本次发布会类似提高赤字率、增发国债等并未过多提及。


受此影响,8日A股高开低走,9日指数又遭遇重挫,创业板单日跌幅超过了10%。这里面还是要清楚市场与政策博弈背后,政策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号。政策要的不是疯牛般的快涨,而是稳步震荡上行的慢涨,因为暴涨之后必有急跌,如果在政策的刺激下延续前几天的暴涨态势,就又走成了2015年的行情,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留下一地鸡毛,当前的市场,经过一周的快涨之后,悲观情绪被彻底扭转,方向已经不是问题,接下来,节奏才是关键,发改委的发布会控节奏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本次发布会虽未达市场预期,但细看5个关键点,各个切题,后劲十足,就是虽然没有给你大力丸,但是定心丸给了。当前没有给到的政策,不代表未来不会给。

2

财政部新闻发布会 增量政策在路上

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携三位副部长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专家观点

首先蓝部长从扩财政支出、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加强基层“三保”、支持基本民生保障、抓实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今年以来财政部重点推进的一些工作,然后强调,财政部在加快落实已确定政策的基础上,近期将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化债,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侧重提升整体消费能力。


然后三位副部长对特定领域问题做了回答,其中值得关注的有:将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的措施,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2024年安排新增专项债限额3.9万亿,为历次规模最大;将研究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和节奏,合理降低融资成本。


祥和启源首席宏观策略专家认为,整体来看,本次发布会财政部讲话非常接地气,预期管理做的比较到位,特别是未来会出台一揽子的增量政策,比较给力,虽然没有市场期待的具体的扩大赤字和增发超长期股债的规模数字,但蓝部长特别强调,除了本次提出的几项政策外,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其中特别强调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而没有具体数字是因为这些重磅的财政政策是需要走人大流程的,赤字怎么提,提多少,超长国债怎么发,发多少,周期规划几年都得人大定调,而最新的人大会议在本次发布会之后,所以这次并没公布具体的财政刺激规模,但是给出了预期,也给足市场想象力了。未来财政方面的增量政策仍值得期待。

3

楼市重磅!4万亿+100万套

10月17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住建部部长倪虹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央行、金管局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关情况。


专家观点

倪虹部长称:中国房地产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不断调整,市场已经开始筑底。为推动市场止跌,政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即“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四个取消: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各类购房限制,主要包括:取消限购、限售、限价及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四个降低: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降低房贷首付比例,统一一套、二套最低首付比例到15%;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前期工作做得好,还可以在100万套上继续加大力度;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


第一个增加是大利好,一次大规模的楼市去库存,这100万套纯粹是增量,这些房子将被拆掉,补偿是货币化安置,一般是房票的方式,让原来的业主换购存量新商品房。遥想2016-2017年那一轮房价上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货币棚改;第二个增加,白名单的贷款规模将达到4万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因为截止到二季度房产开发贷款余额也就在13.77万亿,这一下子再搞4万亿,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保交楼”,也可以避免房企资金链断裂。


另外还有几点值得关注:暂停供应去化周期较长城市的商品住宅用地,就是如果你房子卖的不好,就先不卖地了,本质也是去库存;存量房贷利率大部分已在10月25日集中下调;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项政策由地方自主决策、自愿实施。


祥和启源首席宏观策略专家认为,房地产是本轮经济下行的主要拖累,这一套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的政策组合拳下来,未来地产有望企稳。地产稳了,经济也就稳了!

4

央行再出手!启用买断式逆回购

10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


专家观点

所谓逆回购,简单讲就是抵押借款,之前央行逆回购多是质押式逆回购,就是金融机构把手里持有的国债等资产抵押给央行,央行按照市场利率借钱给金融机构,到期央行把钱收回来,再把抵押的国债还给金融机构,期间抵押的国债是冻结的,不能动;而买断式逆回购就相当于金融机构把国债卖给了央行,约定一段时间之后再按照一定的价格买回来,前后两次买卖的价差就是利息,这两种逆回购方式的差异在于买断式逆回购合约期间债券的所有权归属到了央行,央行可以随意怎么处置,但两者本质都是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向市场注入资金,增加流动性。


祥和启源首席宏观策略专家认为,央行这次的目的是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就是要让市场上的钱够用,同时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此工具预计每个月操作一次,期限不超过1年。央行现有的流动性投放工具主要包括7天逆回购、1年期MLF和投放长期流动性的的国债买入降准,1个月到1年的中短期工具不足,本次央行推出1年内的买断式逆回购,预计将覆盖3个月、6个月等期限,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另外,央行在这个时候推出新工具,也可以更好对冲年底前MLF的集中到期。数据来看,11月、12月各有1.45万亿左右的MLF到期,再叠加政府债发行、年末现金投放等可能导致银行体系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而本次最值得细品的是回购标的包括了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通常逆回购的标的都是国债和高等级的金融债,但这次包含了公司信用债,感觉像是央行再用市场利率来兜底更多类型的债务。

5

“化债”,到底是个啥?

此前财政部称要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这也让化债成为了近期市场最受关注的话题,何为隐性债务,如何化债,影响几何呢?


专家观点

什么是隐性债务?地方政府为了搞基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但有时政府的专项资金预算不够用,这时候,地方政府就会通过城投公司等其他的融资平台进行非直接政府渠道的融资,而这些债务并没有被列入政府正式预算体系,所以就被称作“隐性债务”。


这种隐性债务虽然表面上看不是政府债,但地方政府仍是这些债务的最终还款人,而当这种债务越积越多,甚至到连利息都还不上的时候,地方政府的资金就很难继续运转了,地方经济也就垮了,整个中国经济自然也就转不动了,所以需要及时处置、化解这种债务的风险。


要想让地方政府重新运转起来,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限额”,就是直接增加地方政府预算体系内的借债上限,再一种就是做“债务置换”,这个也有两种置换方式,一种是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发行新的“低息债”来置换原来发行的“高息债”,这样既可以延长还款期限,还可以减少利息支出;第二种就是把“隐性债”变成“显性债”,地方政府可以按法定程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偿还之前通过城投公司借的钱,把“隐性债务”置换为地方政府财政账目上的“显性债务”。


祥和启源首席宏观策略专家认为,现在,在整个中国经济仍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需要地方政府放开手脚去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这就需要通过化债,先减轻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所以,化债是未来经济能否企稳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接下来关注11月4日-8日即将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此会议将会定调下一步财政端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

6

PMI50.1% 经济重回扩张区间 

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的官方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PMI指的是采购经理指数,它是通过对经理的月度调查得出来的反应经济变化趋势的指数,这个指数在50%以下意味着经济处在收缩区间,在50%以上经济就在扩张区间。10月份的数据回到50%以上也是PMI连续5个月处在荣枯线以下后的首次重回扩张区间。


专家观点

从结构上来看,10月份的大、中、小型企业的PMI仍存在分化,其中,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5%和49.4%,分别比上月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而小型企业PMI只有47.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整个经济还是靠大企业撑着,中型企业有一定修复,但仍处在收缩区间,小型企业还在继续收缩,而小企业才是见微知著的经济的毛细血管,接下来政策还需往中小企业方面倾斜。


另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8%,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在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0.0%,上涨0.1%,位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总体水平和9月份基本持平;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上升0.5%,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继续收窄;从业人员指数为48.4%,上升0.2%,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6%,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延长。


祥和启源首席宏观策略专家认为,总体看,在9月份一系列刺激政策陆续出台后,效果初显,经济总体指标有所回升,但结构仍不均衡,政策尚停留在大型的市场主体层面,而在前三个季度GDP增速以5.3%、4.7%、4.6%的逐级下台阶背景下,要想完成全年5%左右的目标,已出台政策仍需加力落实,且仍需更多增量政策出台。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