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财经 时事要闻』栏目,梳理汇总近期国内外重要大事件,聚焦时政新闻、热点关注、行业趋势等内容,欢迎您持续关注~
01
国内大事件
1、国务院:同意自9月11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原则同意有关实施方案。
2、央视新闻客户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柬埔寨等4个国家已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的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稳步推进。
3、央广网: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万亿。我国已经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我国已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规模大、势头好。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位列全球第一。
4、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已经达到50万件,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速达23.1%,远超全球平均增速。
5、财政部:“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收入“蛋糕”越来越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过去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均5.5%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6、发改委、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目标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7、第一财经: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这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
02
国际大事件
1、韩国:将设立150万亿韩元的公私合营基金,投资AI、芯片、机器人、生物制药、国防、未来汽车和电池等高科技产业。最初计划规模为100万亿韩元。
2、欧洲央行决定继续维持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存款利率为2%,主要再融资利率为2.15%,边际借贷利率为2.4%。
3、贝莱德:美国总统特朗普访英期间,集团将向英国数据中心投资5亿英镑。集团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2.5万亿美元,在英国拥有庞大业务布局。下周还将在爱丁堡开设一处新办公室,预计招聘约1300名员工。
4、摩根士丹利: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明显放缓,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美国关税政策。美国的大部分关税政策会在未来几个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上升、工业增长放缓和消费者支出下降。
5、央视新闻客户端:近日,上海—奥克兰—布宜诺斯艾利斯航线正式开售,首航航班将于12月4日出发。这是中国和阿根廷两国间唯一一条无需换乘的直达航线,全长2万公里,开通后将刷新全球最长航线纪录。
6、南部战区田军里空军大校:9月12日至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南海海域进行例行巡航。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国家组织所谓“联合巡航”,散播南海非法主张。我们正告菲方立即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引入外部势力撑腰注定徒劳无益。
03
财经与科技
1、商务部: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4%,占全球份额的11.9%,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连续九年占全球份额超过一成。202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3.14万亿美元,连续八年排名全球前三。
2、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3、绿色和平:当“十五五”年均电力增速为2.8%、2030年新能源装机量达到31亿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达到2.7亿千瓦,煤电发电量将在今年迎来峰值,且峰值有望控制在5.55万亿千瓦时之内,中国电力部门有望在2025年迎来“碳达峰”,峰值为52亿吨。
4、财政部:截至2024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
5、央行: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同比多4.6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少增4851亿元。
6、央视新闻: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研发、测试创新基地9月12日在天津启动建设。新基地计划投资近20亿元,建成后将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信息安全、车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36个先进试验室。
04
行业与民生
1、新华社: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目前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5000家,已建成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
2、工信部:近日,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下一步,将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网络强国、航天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3、光明网: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为129.7,同比增长2.9%,海洋发展稳中提质,海洋强国建设扎实推进。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海洋经济稳中向好。
4、国家管网:我国最大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外输管道——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5、Omdia: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达223亿元,阿里云占比35.8%位列第一。生成式AI带来AI云市场的爆发,2025年预计增长148%,到2030年将达1930亿元规模。
6、卫健委: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填补了相应领域国产创新药的空白。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品泽布替尼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7、证券时报:9月5日,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认证,成为全球首款通过新国标认证的钠离子电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