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列为未来产业,二十届四中全会“十五五”规划明确其为国家战略核心;紫金山实验室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实现低空巡检、物流、安防三大场景验证;中国6G专利申请量占全球40.3%,连续五年位居第一——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正以年复合增长率28%的速度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前沿。
据IMT-2030推进组预测,2030年全球6G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超30%,带动的终端连接数达千亿级,月均流量增长超130倍。这场由太赫兹通信、空天地一体化和通感算融合驱动的变革,正在将通信网络从“连接工具”升级为“数字社会中枢”,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现阶段,中国以5G技术引领,6G前瞻布局的领跑姿态,紧抓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5G技术引领: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正式落地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工业5G国际标准IEC PAS 63595:2025《工业网络 5G通信技术 通用要求》。该标准由中国与德国联合提出,由美国、法国、日本等多国专家协同攻关、共同研制完成,填补了工业5G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
当前,5G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全球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该标准聚焦5G网络在工业现场应用的基本架构、工作机制与维护管理,提供了多种5G与工业现场融合的应用场景用例,适用于5G工业无线通信系统从规划、设计、建设到优化的全生命周期,为国内外用户、设计单位及设备制造商在工业环境中部署和应用5G技术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
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5G+工业”融合应用领域取得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成果,为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5G应用领域实现了从“追随”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更为即将于11月13日-14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年6G发展大会,奏响了最激昂的序曲。
2025年6G发展大会计划于2025年11月13—14日(周四-周五)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大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30(6G)推进组共同主办,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
2025年是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6G发展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演进、产业方向愈发清晰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更需要全球产学研用各方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紧密合作。为此,本届大会将“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邀请两院院士、国内外权威专家、国际标准组织代表、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探讨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产业研发、试验验证、国际标准等热点议题,推动6G关键技术及架构成果形成全球共识,维护全球统一的6G国际标准和产业生态。
作为亮点成果之一,大会将发布6G通智融合、通感融合、沉浸式通信等重点场景的技术报告,为标准化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指引。特别是围绕通智融合方向,将重点展示6G AI原生设计、智能体通信等最新研究成果,共筑万智互联新生态,共赴移动AI新时代。此外,大会还将发布2025年6G技术试验结果,信通院联合业界共同升级6G技术试验平台能力,为6G标准制定与产业研发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技术验证和迭代优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6G抢先布局: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并进
2025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6G等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作要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系统布局6G产业,建设了北京6G实验室,汇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全面推进6G研究与国际合作。2025年是6G启动标准研究的关键年,全球共同探讨6G标准走向,为实现“万物智联”注入强劲创新动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多元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推动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5年是6G启动标准研究的关键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启动先行先试,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集聚创新载体,全力抢占发展先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聚焦6G发展需求,成立6G技术总体组,启动北京6G实验室建设工作,系统布局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企业引育与场景应用,初步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精准匹配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空间、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推动6G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四大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创新发展先导区。
二是加强政策集成。
2024年9月在全国率先发布《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30年)》,2025年7月,北京经开区发布全国首个市级6G产业专项政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动6G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6G技术标准研究、核心产品研发、中试服务能力、场景应用赋能、融合创新生态等五方面,通过10项举措发力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支持与保障。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
以6G实验室与龙头企业为牵引,与三大运营商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发展6G的态势。北部海淀区、昌平区发挥产学研机构汇聚优势,以信通院、泛联院、小米为首的龙头企业在标准与专利领域持续发力,形成6G创新研发基地;东南部经开区、通州区依托成熟的产业基础,引入中兴通讯等通信产业引导企业,打造新质生态区,形成6G产业基地。逐步构建起“网络定义终端、终端反哺网络、生态支撑发展、南北产研互动”的产业发展体系。
作为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网络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它既是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桥梁,也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阵地。未来,祥和启源将持续聚焦6G技术演进,关注通信产业发展,深度参与通感一体化、通智算融合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攻关。依托自身产业咨询优势,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为通信产业贡献祥和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央视新闻、北京发布、北京亦庄等。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