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三季报”20日最新出炉: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4.8%。 这些重要数据的背后透出了哪些信号?
01
具体运行情况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061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4020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592955亿元,增长5.4%。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装备制造业、
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5和3.4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股份制企业增长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4.1%;私营企业增长6.1%。
·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29.7%。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0.64%。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8%;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30亿元。
服务业平稳增长 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
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为增长11.2%。9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8%。
据统计,1—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 服务零售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长4.5%。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3%、21.3%、20.5%、19.9%。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环比下降0.18%。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其中,文体休闲服务类、通讯信息服务类、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较快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降 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制造业投资增长4.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3%。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1%、20.6%、7.4%。
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 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336078亿元,同比增长4.0%。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0%。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5%。
核心CPI连续回升 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
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持平。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2%。
02
释放出哪些信号?
信号一:中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表现如何?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用三个“没有变”作出评价——“经济平稳运行的主基调没有变”“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态势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能大的基本特性没有变”。
不少人注意到,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没有变。三季度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
信号二:政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一系列宏观政策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方位扩大内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活“主引擎”——
今年,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四批向地方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
积蓄“新动能”——
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持续深化,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
畅通“大循环”——
随着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市场竞争秩序得到改善,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
信号三: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压力挑战之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从发展动能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经济正在换上新的增长引擎。新质生产力发展将继续创造新的增长点,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
“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常态化的政策储备,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
“综合来看,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但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要有效发挥各项政策效能,统筹好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持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新华社。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