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研究

祥和研究|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量质齐升,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60家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2-11-02


全球最轻量仿人机械臂、6秒钟就能实时检测出粉尘等颗粒物浓度的激光散射式快速测尘仪……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上,22家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带着自家“硬科技”组团亮相。


这22家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是北京支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个缩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北京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精准做好企业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3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8家,获得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138家,国家级“小巨人”和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

✦    ✦    ✦    ✦    


打造“12345”工作体系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今年以来,“专精特新”成为反复提及的热词,无论是从地方还是中央都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支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从“政策、融资、服务、上市、创新”五个方面打造“12345”工作体系,着力构建梯度培育格局,全周期、全环节、全方位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服务。


制定1套政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


印发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抢占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和生物技术等创新制高点,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出台“专精特新”发展指导意见、“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施细则等一揽子专属政策,并纳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和督办,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路径、流程和认定标准,市区联动做好培育服务。


畅通2条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一是信贷融资。实施中小企业“畅融工程”,联合6家银行发布24款“专精特新贷”专属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8月底,累计放贷232.26亿元,惠及“专精特新”企业2851户,节约融资成本超1.2亿元。联合7家融资担保机构推出12款“专精特新保”专属担保产品,最低免收各项担保费用,最快当场审批。联合中信保制定“专精特新险”专属保险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给予10%的费率优惠。常态化组织政、企、银、担对接会,有效降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股权融资。在全国率先设立“专精特新”成长基金,成立1年来,已完成对9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投资金额超2亿元,被投企业后续股权融资近20亿元,估值平均增加近1倍。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构建从中小企业基金到“高精尖”产业基金、科创基金的基金体系,建立完整创投生态链。


打造3个服务载体,织密服务网络


一是搭建北京通企服版APP移动平台,设立“专精特新”服务专区,归集政策1.6万条,政策推送超175万次,联合70家服务机构,上线306款服务产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4457家次。


二是搭建“专精特新融通发展”平台,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与央企、市属国企、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提供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服务,推动大中小企业互利共赢、融通发展。平台上线仅1月,已有4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多家大型企业注册。生态圈融通、平台赋能融通、融资供给融通三种模式,被工信部在2022全国“专精特新”发展大会上推广。


三是搭建“金融顾问信息服务”平台,联合市金融监管局,建立“专精特新”企业金融顾问服务机制,从银行、基金等机构选聘了379名业务骨干,为企业制定务实管用的融资方案。


开展4大上市工程,资本助推发展


建立上市培育服务库,已征集入库481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创新层晋层、新三板挂牌和拟上市储备“四大工程”,加强分层分类服务,畅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渠道。


一是上市工程,与北交所签署战略合作、加强工作对接,常态化开展“走进北交所——‘专精特新’工作坊”活动,12家北交所北京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10家。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科创板和创业板。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119家“专精特新”企业实现A股上市。今年以来,全市共30家企业上市,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5家。


二是晋层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提出晋层申请,北交所设立以来从基础层晋升到创新层的北京企业共40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32家,为企业后续上市奠定基础。


三是挂牌工程,与全国股转系统开展联合培育活动,引导企业到新三板挂牌,推动规范运作、融资发展,为后续上市储备企业资源。截至目前,已有323家“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板挂牌,占比北京市挂牌企业比例接近4成。


四是储备工程,对近两年有上市计划的“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三个交易所开展上门走访、一对一交流、座谈调研、专题培训等活动,做好上市梯队培育。遴选券商、会所、律所等头部中介机构共44家,通过市场化手段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汇聚5类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产业支持。建立“链主企业出题、中小企业答题”协同创新模式,围绕“高精尖”重点产业遴选20家“链主”企业,以“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产业链“短板”开展联合攻关,实现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实施首都产业链强链筑基工程,围绕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形成产业链卡点清单290多项、堵点清单300多项,联合国开行加大信贷资金配置,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强链补链延链技术攻关。


二是创新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大创新产品首制首试首用保障,打通科研创新落地闭环。挖掘产业数据潜能,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优秀服务商、数字化标杆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免费开展智能化绿色化诊断,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服贸会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发布企业最新成果,推动供需对接。


三是资金支持。推动北京市13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累计获得2.99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中小资金为“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赋能提供上限20%,最高100万元资金补贴;中小企业服务券每年单户最高20万元给予“专精特新”企业购买服务产品优惠支持;高精尖资金奖励3300万元支持“升规破亿”“专精特新”企业165家。


四是人才支持。完善科研和产业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创新收益权。在市人才局支持下,实施“专精特新”梯队企业人才专项工作,通过人才引进、留学生落户、工作居住证三个渠道,首批支持594名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其中人才引进472人、留学生落户7人、工作居住证115人,坚定“专精特新”企业和优秀人才在京发展信心。


五是服务支持。将“专精特新”企业纳入市、区两级“服务包”机制,配备服务管家,为企业“一对一”解决个性化问题和诉求,先后走访服务包企业1078家次,协调解决了484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超三成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于20%,超四成核心技术产品填补国际国内空白,超五成核心产品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近六成研发费用占比在10%以上,近七成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近八成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近九成企业研发人员占比20%以上。


关于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从6个方面加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是持续加大政策支持;二是持续强化精准服务;三是持续支持上市融资;四是持续推动创新发展;五是持续助力市场开拓;六是持续加强要素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北京经信局。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