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祥和启源了解到,近日央行、银保监会陆续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并对明年重点工作做出部署。央行、银保监会明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释放出哪些信号?祥和启源为您答疑解惑。
信号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使用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给予定性,并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市场机构有分析称,这一增速已低于潜在经济增速。
对此,央行表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银保监会表示,要按照稳字当头的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金融监管政策。聚焦扩大内需战略,精准支持“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满足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投资的资金需求。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指导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等。
12月6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分析认为,此举措即是“货币政策前瞻性”的具体体现。
12月15日是降准正式落地之日,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央行将进行MLF操作,届时MLF续作的量和价以及本月20日的LPR报价将会被重点关注。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降准意味着短期内不会有政策性降息,主要原因在于,本次降准有望带动LPR报价下调,从而在降低贷款利率方面起到代替政策性降息(直接下调MLF利率)的作用。这有助于央行节省货币政策空间,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宏观经济波动。
对于明年的货币政策,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预计2022年,货币政策在稳健基调下仍有向松调整空间,将综合利用降准、MLF和OMO等日常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有望更多地运用结构性工具,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精准导向,这其中既包括支小再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的增量工具,也包括结构性优惠利率、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结构性的价格工具。
在金融机构方面,中国银行传达学习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提出,要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部署要求,确保信贷投放稳中有增,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助力“六稳”“六保”工作。
信号二:加强金融服务建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央行、银保监会均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央行在第三条,银保监会在第二条。
央行表示,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巩固拓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银保监会表示,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积极防控重点领域风险。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强化金融监管责任,推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压实机构责任和股东责任。强化股东资质审查,严格规范大股东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股东惩戒和公开披露力度。坚持“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处置高风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将风险处置与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大对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配合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稳定大局的核心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坚持推进风险出清,但另一方面要按照底线思维,做好处置预案和托底预案,尽量通过“在线修复”方式化解风险;分类施策是根据不同风险成因和性质,分类施策,因企施策,不搞“一刀切”,实行“一地一策”、“一企一策”,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中金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化解风险的资源准备问题,意味着要做好足够的政策储备化解风险,稳定市场信心,可能的制度性的风险化解资源包括:中小行资本补充央行支持工具;用于补充银行资本的专项债资金;存款保险;央行金融稳定再贷款等工具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充。
“今年6月银保监会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恢复和处置计划实施暂行办法》 ,补齐监管短板,预计风险机构处置明年有望加快,区域中小银行加快整合,银行牌照数量或进一步减少。”中金公司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则认为。
信号三: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对于当前市场高度关注的房地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央行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则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大对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所谓“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即针对房地产企业的三道红线和针对银行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早在今年9月,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就提出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从“准确把握和执行好”到“稳妥实施好”,相关要求已经从对机构的要求,转变为来对金融管理部门自身的要求。
近两个月,央行连续单列发布个人住房贷款数据,分析称,央行向市场传递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政策信号,从目前来看,房地产投资下行较快、楼市偏冷的局面有所扭转,房贷供需关系已逐步回归正常。而“三道红线”、“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是否会有微调也值得关注。
信号四:省联社改革将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未给予关注的农信社改革改革问题,央行、银保监会均给予关注。央行表示,深化农信社改革,银保监会表示支持各地“一省一策”加快省联社改革。预计2022年省联社改革将加快。
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616家,较2019年年末减少逾百家。全国已有12个省市完成农信社改制工作,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及安徽、湖北、江苏、山东、江西、湖南、广东、青海共8个省份农信社改制成农商行的任务已经完成。
日前,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王朝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关于省联社的改革进展,再次引起外界对于新一轮省联社改革的期待。不过,截至目前,相关省份仍未发布省联社改革方案。相关人士表示,可能是准备工作还没有租好。
祥和启源了解到,目前有12个省市发布了“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均对省联社改革有所着墨。其中,江西、安徽、陕西明确表示要争取将省联社改革列入全国试点,表述较为积极。
尽管省联社改革“一省一策”,但在强化省联社服务职能的改革大方向下,目前至少有9地倾向于省级联合银行或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且联合银行占大多数,“一省一策”更多体现在具体执行细节上。
“联合银行模式的优点在于改革成本低,基层行社从联合社社员变身为联合银行股东,无需进行额外资本募集,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一位长期研究农信的人士表示,不过如果不从实质上取消联合银行的行政管理权力,可能仍难以避免其对省内农商行的行政干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为2022年经济的风向标,对未来一年的经济工作重心,主要的经济举措都作出详细阐述。作为时代发展浪潮中的一员,祥和启源坚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付出艰苦努力,才能收获美好明天。未来,祥和启源必将紧跟国家发展趋势,创新驱动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