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25年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建议,会议还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
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有哪些重要发力点?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这些重要信号⬇️
1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回看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实现了稳中向好。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会议作出重要判断。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表示,会议科学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既看到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强调从底线思维出发部署应对风险挑战之策,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激活经济发展潜力,有助于引导社会预期,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2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宏观政策是护航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会议的重要部署,表明我国宏观政策空间大、工具箱充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说。
会议明确作出“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等多项部署。
杨志勇表示,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会议部署,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债券资金使用要提效,要通过推进财政科学管理,让财政政策释放更大效能。
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会议就货币政策作出一系列针对性部署。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下半年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且方向明确。一方面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有望合理增长;另一方面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贷款利率或将维持低位。
3
释放内需 提振消费
外部环境越是复杂严峻,越要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扩大内需稳定经济运行、应对外部冲击。会议强调,“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消费“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 如何理解“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提高,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半年在继续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要注重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既能够改善民生,符合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又能够扩大整个消费的规模,是我国下一步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
· 下半年如何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扩消费不可能简单依赖于刺激消费,保证居民收入、保证居民资产负债表、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建设都是扩消费的重要抓手。“例如,对于困难学生、特殊人群、‘一老一小’服务的补贴和扶持等都是在下半年可以预期的。通过惠民生、扩消费,不仅补足消费不足的短板,也使消费率在制度层面得到相应支撑,这也是‘十五五’期间要聚焦的主题主线。”
· 如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
刘元春认为,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和积极性,一是对民间投资的空间要有提升;二是民间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要有很好的提升。目前我们正在开展一系列改革,释放投资空间,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发力,让民营企业、民间投资的收益率能够得到相应保障。
4
反内卷竞争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专家表示,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方面做了更加具体明确的部署安排。
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专家表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框架背景下,反内卷竞争正在进一步落实落细。
“针对内卷式竞争严重的重点行业进行产能治理,也就是控制新增产能,调整优化存量产能,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黄汉权说。
专家表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打通阻碍商品要素高效自由流动的卡点堵点。
5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会议部署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看来,这一系列改革部署突出问题导向,有效回应了各方关切。落实落细会议部署,将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落实好会议部署,要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格局,促进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辛勇飞说。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扎扎实实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张林山说。
6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出口退税政策,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刘元春认为,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稳外贸做出专门说明,这说明目前外贸形势与此前相比产生变化:中美关税谈判没有确定性结果,当美国与主要贸易国家达成关税协定,对于我们与这些贸易国家之间的贸易会产生一定冲击。此外,上半年抢出口、抢转口的现象出现,对于下半年贸易潜力提前释放,会使我们下半年的压力有所加强。
“这些因素直接使我们下半年外贸的不确定性有所上扬,要求我们在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加强相应对冲举措。同时对我们可能没预计到的‘灰犀牛’现象和新的极端事件要有预案。这次政治局会议把稳外贸的重点指出来,对于稳定市场和外贸企业的信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明确未来5年重要定位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从1953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编制实施9个,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
从1986年“七五”计划开始,恢复了改革开放前由党中央提出编制五年计划建议的做法,此后逐步形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中央全会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的制度安排。
“十五五”(2026-2030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从建党百年到踏上新征程,我国将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未来五年,将全面发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会议还强调,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新闻联播、中国发展改委、政知见。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