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研究

祥和研究|科创板迈入“500+”时代!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2-12-28

今日,萤石网络、清越科技在科创板敲响上市祥锣,科创板正式迈入“500+”时代。


历经逾3年探索,科创板从首批25家上市公司起步,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的发展道路:IPO募资近7600亿元,再融资超1000亿元,总市值约6万亿元,7家上市公司市值破千亿元。


3年多来,科创板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并在询价制度和做市商制度等多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稳步试点注册制,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里遍结“创新果”。


3年多来,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汇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性公司和潜力企业,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推动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重要产业链稳链补链固链强链。


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站在“500+”的新起点,科创板将继续坚守“硬科技”定位,努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制度改革试验田里硕果累累


今年10月31日,科创板做市商机制正式启动,这是境内主要股票市场首次引入做市商制度,持续激发试验田功效。目前,14家科创板做市商累计完成106只股票备案,覆盖87只科创板股票,占科创板股票总数的17%,市场波动性明显降低,定价效率不断提升。


做市商机制仅是科创板探索的诸多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中的一环。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产物,科创板定位之一即是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自诞生之日起,即开启了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的探索。


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并在询价制度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3年多来,科创板稳步试点注册制,各项制度创新成果持续显现。


可以说,科创板是自股改以来A股市场最重要的改革。”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试点的不少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已推广到实施注册制的其他板块,这正说明制度探索与改革是成功的。”


在科创板制度体系设计中,发行承销至关重要。其中,新股估值定价直接关系发行人、投资者、中介机构的切身利益,是注册制改革的难点,也是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结合科创企业特点构建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机制,支持买卖双方围绕企业内在价值表达估值看法,促进合理估值、审慎定价,科创板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股估值定价之路。


5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区间7倍~1737倍,中位数45倍,募集资金总额7594亿元,相比注册制之前主板平均23倍的定价水平,科创板定价更为市场化,创新机制发挥积极效用,实现了“一企一价”。


尤其是在询价新规实施后,“抱团压价”现象显著缓解,“优企优价”进一步形成。今年以来,122家科创板首发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中位数为69倍,募资总额2514亿元,募资中位数15亿元,六成上市公司首日股价实现不同程度上涨。


相比传统行业企业,科创企业有其自身特点,例如产品或服务的显著创新性、收入的高成长性,以及无形资产占比高、研发投入大等。基于此,科创企业在估值时也面临着缺少可比公司、缺乏可参考市场数据、常规估值方法不适用等挑战。


在科创板IPO发行定价中,一些科创企业探索了多元化的估值方法,在传统的市盈率、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的基础上,参考境外做法,结合企业所处行业及实际生命周期阶段,采取分部估值法、市销率模型、市净率模型、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估值,以更好反映科创企业的内在价值。此外,对于“未盈利企业估值”难题,康希诺、泽璟制药等企业也采用了市值/研发费用、研发管线与市值比较法等多元估值方式,合理体现其内在价值。


“科创板IPO通过询价定价方式打破了审核制下23倍市盈率,而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整个市场,目前也适应了制度变化,这恰恰是改革的成效。”钱军向记者表示。


科创板特有的询价转让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投退出渠道,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环。目前,科创板累计已有30家公司51批股东通过询价转让减持,总成交额达247亿元,机构投资者与早期投资人有序接力,促进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包容性让更多企业登陆A股


科创板的另一大看点是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等科创企业上市,让一批原本暂时无缘资本市场的科创企业,借助科创板这一平台得以登陆A股。


目前,科创板500家公司包括46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其中,以“市值+研发成果”为核心的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科创企业上市,已累计支持18家创新药企业和1家器械企业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合计394亿元。


2020年1月23日,泽璟制药登陆科创板,这是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的首家企业。今年8月31日,微电生理作为首家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开创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先河。


目前,百奥泰、康希诺、欧林生物、金迪克和荣昌生物等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业,在亏损多年后已在2021年度实现盈利。


这些“国际范儿”公司对于境内外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监管环境等基础制度差异的理解,将助力科创板更好地深化改革,完善创新制度。


“引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科创板还主动对接国际市场,支持境内外上市企业实现双向互通,持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近期,杭可科技成为科创板首家发行GDR申请获得瑞士证券交易所监管局附条件批准的公司,天能股份等4家公司也发布筹划发行GDR的相关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50只科创板个股已被纳入富时罗素、MSCI、标普指数三大国际指数,今年以来科创板外资合计交易金额占比逾10%,持有市值占比近4%。

“硬科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立足于服务“硬科技”企业定位,科创板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的上市条件和制度,为“硬科技”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科创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当前,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也是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主要集聚地。目前,245家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分别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的4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22%和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61%;23家科创板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4家公司主营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积极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节选自证券时报。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