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产业聚集|如何在新形势下抢占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2-05-13

工业4.0是近年来全球工业领域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为在新形势下抢占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并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作为产业赋能与咨询服务市场中一支新生力量,『祥和启源』正在崛起,以实际行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祥和启源』以国家战略为引,“十四五”规划纲要为纲,从产融结合方向出发,坚持“大投行+精品私行”双轮驱动战略融合发展,积极为生态伙伴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凭借专业能力驱动服务价值,科技赋能、资源配置、深度探究等,横向、纵向、多格局组合优化,聚焦5G、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领域,不断为产业加码,将优质底层资产为生态伙伴呈现。利用资源禀赋,构建起独特的服务模式,整合行业资质、头部资源、资深团队,共助融合发展。


在智能制造领域,『祥和启源』积极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围绕基础材料、核心工艺、重大装备等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成果进行转移转化,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战略产业升级;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 (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半导体、传感器、工 业互联等)、新材料(轻质高强金属材料、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智能/高性能纤维材料、精细化学材料等)、高端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先进装备等)等细分领域。


何为智能制造?


所谓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虽然这个描述性定义不像标准术语定义那样严谨,但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对于聚焦力量做好相关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网络化、智能化在智能制造中孕育而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先驱者美国,成为工业互联网中新工业世界翘楚地位,通过传统工业搭载物联网式构建互联直通,对大数据进行智能和智能管理;德国作为老牌的制造业国家拥有着强大的机械工业制造的基础,在工业4.0中引领新新制造业潮流,嵌入式的技术对高端设备的控制和研发技术能力,中国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工业制造2025,即202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超3万亿元,形成了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为主攻防线,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迎来黄金五年



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为 887 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 18.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 2027 年将达到 2282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鉴于目前中国智能制造产值占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约 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25% - 30%,未来我国智能制造业增长空间较大。


为了追赶世界“工业 4.0”浪潮,大力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中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列为首项重点任务,并将其分为四类:一是设计仿真、混合建模、协同优化等基础技术;二是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进工艺技术;三是智能感知、人机协作、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四是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


中国制造业



制造业,也就是智能制造的对象,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进行装配的工业的总称。按制造过程一般可分为:离散制造业(如机械、汽车典型行业)、流程制造业(如石油、化工、冶金典型行业)、混合型制造业。根据我国现行标准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制造业包括31个大类,175个中类,530个小类,可谓门类众多,对于国家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重要。


依据产业链和下游应用的实际情况,可将中高端制造上市公司分为 16 个细分赛道。制造产业上市公司分为 16 个细分赛道,分别为:工程机械、电气设备、风电、光伏、工业自动化(含机器人)、电池类、其他设备(包括仪器仪表、检测设备、机床、基础零部件等)、3C 电子设备(包括光学光电、消费电子、元器件等)、半导体、整车及零部件(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包括材料及锻铸造)、军工信息化及其他(包括军工电子、通信等)、运输设备(包括轨道交通设备、船舶海工装备)、家电(包括黑色 家电、白色家电和厨房电气)、小家电、通信设备。


中国的制造业处于升级的迫切性,以品牌核心技术制定标准和拥有较多专利的美国、德国等在高端制造业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紧随其后的韩国、日本等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关键元器件等、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正在由中端迈向高端,零部件位代表的中间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的制造以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原材料、劳动密集型的基础加工服务,在整机的加工和组装中以中国内地、越南、泰国、孟加拉国等处于制造业的低端梯队。智能制造的优势在于可使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迫使生产高度灵活性/大规模定制,极大的降低了库存量,提升货物周转效率;便于人机交互使能力大幅提升,降低了人力成本占比等。


不过,中国是世界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比如西方国家在特高压网资料领域不得不采用中文,因为中国的技术必须是中文。还有火箭发射和卫星发射回收及探月技术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掌握。另外中国电子拥有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显示生产线,在生产关键环节大量应用智能设备、智能元器件和智能系统。


《中国制造2025》发布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 9 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未来各国制造业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都将面临来自商业模式、企业组织、过程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表示,首先要保持冷静,认识到我国的制造业现状不同于德国,我国面临的是工业2.0、3.0、4.0并行的情况,工业4.0应只作为参考而不是简单地复制。


其次需要智慧、勇气和牺牲,敢于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如我国目前虽然没有统一的数据平台,与国际上的eCl@ss、PROLIST等技术也存在一定差距,但航空、航天、石化等典型行业和龙头企业已拥有较成熟的专用数据平台和工艺数据库,应充分利用好现有基础,运用大数据、数据挖掘、数据整合集成等手段,打破不同领域间的壁垒和信息孤岛。智能制造的数据平台不能属于各行业,必须实现国家层面的统一。在此过程中,某些行业和企业势必需要做出一些牺牲,以达到智能制造的总体目标。


祥和观点


信息技术、移动技术、Web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云数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八类重大技术将为智慧转型提供重要支撑。“中国制造2025”实际是瞄准制造强国的第一步。制造强国分三步走,每10年为一步,从2015年到2025年是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我国将处在制造强国中间位置;到2045年我国将处于世界制造强国领先地位,这也正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之时,中国整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从“蛟龙入海”到“嫦娥奔月”,再到“高铁出境”,以高端设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新主体、新业态快速增长,正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的内驱动力,成为发展的新引擎。这印证了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有着深刻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下一步,『祥和启源』将继续凭借独特服务模式,优秀的精英团队,整合区域政府、大型央企国企、中小企业、战略新兴产业相关资源,继续深耕产业链,优化商业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做大做强,注重资源要素集聚与整合,精准把握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各项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服务实体经济,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