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祥和
企业介绍
领导致辞
企业文化
祥和精选
业务生态
服务体系
核心优势
精选赛道
祥和研究
祥和汇
祥和要闻
祥和谈资
联系我们
— 祥和要闻

产业聚焦|种业振兴!千亿元生物育种产业蓝海加速开启

来源:祥和启源发布时间:2023-07-14


观点总结: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生物育种技术是解决农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支撑,分子育种是育种技术趋势,育种重点关注玉米、大豆。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问题已影响到粮食安全。同时,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以及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瞬息万变,对我国现代农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粮食危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突破国外对种源的垄断,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等问题迫在眉睫。


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逐渐进入4.0智能育种时代,是由前沿科学技术引领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智能阶段,我国仍处于以杂交育种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到3.0时代之间。


2022“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到,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对生物育种技术的关切。 



生物育种行业概述

生物育种是一种生物学技术,具体指通过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在基因组测序、功能基因和基因调控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遗传改良目标的现代生物育种体系,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生物育种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育种研发机构,包括种子研发和育种采摘;中游是种子繁育与生产、加工和包装;下游是生物育种的应用领域,其中包括种植业和林业。


生物育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从21世纪以来,受益于种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生物育种市场持续增长,2022年全球生物育种市场规模达到660亿美元,2023年底将达到720亿美元。


生物育种市场集中度高


从市场分布区域来看以美国和中国为主,其中美国的种子市场占比在35%以上,其次是中国的市场占比约为23%,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种子市场份额占比较小。在全球种子行业的主要企业方面来看,大规模的企业数量约为10家左右,平均市场销售收入大于5亿美元,其总体市场占比超过50%,位于二线的企业数量约在40家,销售收入维持在1到5亿美元,在第三梯队的种子企业数量最多,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年销售收入低于1亿美元,整个全球生物育种市场呈现龙头企业主导市场的局面。


生物育种市场需求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亚洲地区


从全球生物育种市场需求量分布情况来看,目前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亚洲地区,其中北美地区的市场需求量占比约为39.18%,其次是亚洲和欧洲地区占比分别为34.23和14.76%,相比之下其他地区的生物育种市场需求量占比较小,综合约为11.8%。


植物蛋白质、蔬菜和杂交小麦的市场需求提高带动生物育种市场规模增长


随着全球各国对植物蛋白质、蔬菜和杂交小麦的需求量持续增加,预计未来全球生物育种的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高,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加的态势。


2022年全球植物蛋白质市场规模约为220亿美元,预计2023年底将达到250亿美元;全球蔬菜种子市场规模约为104亿美元,预计2023年底将达到120亿美元;全球杂交小麦种子市场规模约为12亿美元,预计2023年底将达到15亿美元。


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生物育种重点关注玉米、大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持续召开,转基因安全证书、一号文件等接连发布,均高度关注粮食和种业安全。二十大强调粮食安全,提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图|国家会议和政策高度关注粮食和种业安全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粮食安全风险加剧,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之下,全球超过20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政策,叠加气候异常、虫害与疾病、国际贸易等影响,造成粮食减产和进口风险。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背景下,发展种业、提高单产是保障中国农业安全的核心。


根据农村农业部数据,当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


我国14亿人年消费粮食18318亿斤,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3657亿斤,粮食缺口为4661亿斤约2.3亿吨,相当于不少于10亿亩耕地。中国解决了大豆和玉米的自足供给就基本解除了粮食安全隐患。中美粮食单产对比,玉米为800:1500斤/亩,大豆为240:490斤/亩,2835万吨玉米完全自给需要耕地7000万亩,9652万吨大豆完全自给需要耕地8亿亩。出路在于提高单产,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是关键。

图|2022年我国粮食进口比例


全球玉米、大豆以美洲为主。我国玉米、大豆供需缺口较大,价格近两年持续高位。2022年,玉米价格逼近3000元/吨的历史高位,大豆价格虽有下调,仍在5000元/吨。


玉米:2020年全球玉米产量11.6亿吨,美洲是玉米主产区。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为美国(31.0%)、中国(22.4%)、巴西(8.9%)、阿根廷(5.0%)和乌克兰(2.6%)。玉米主要出口国为美国、阿根廷、乌克兰,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墨西哥、日本。


大豆: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为3.5亿吨,美洲是大豆主产区。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为巴西(34.5%)、美国(31.8%)、阿根廷(13.8%)、中国(5.5%)和印度(3.2%)。大豆主要出口国为巴西和美国,主要进口国为中国、欧洲和墨西哥。


图|我国玉米供需缺口(万吨)-进口依赖度2020年以来提升明显

图|我国大豆供需缺口(万吨) -进口依赖度持续较高

图|我国玉米、大豆现货价格(元/吨)


转基因当前的主要应用方向

转基因技术是将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转基因技术具有加快育种进程、突破种间生殖隔离、有目的改造品种、减少环境污染等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育种技术。在农业方面,主要转基因技术包括作物领域的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在畜禽水产领域的核显微注射法、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法、核转移转基因法、逆转录病毒法等。


1. 抗除草剂、抗虫是当前转基因育种主要应用方向


抗除草剂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以来的主导性状,复合性状(抗虫/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品质等多种组合)成为排名第二的性状。2019年耐除草剂、复合性状占比分别为43%、45%。


转基因作物历经3次性状更迭,第一代性状为单一抗性,第二代性状为复合抗性,第三代性状为品质和营养改良,代表性品种丰富性加强。可分为4类,Bt农作物可抵御害虫侵害,减少杀虫剂使用量,营养增强型农作物,特定营养组份和维生素含量更高,还有抗除草剂农作物和抗病毒农作物。

图|转基因性状从单一向复合更迭


2. 全球转基因种子应用市场概况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驱动全球种业市场增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提升价值,提高价格,促使市场扩容。单产和品质的提升使价值显著提升,种肥比的提升和生物技术的注入使价格持续上涨,随着转基因渗透率提升,和转基因农达种子推广持续增长,种子市场快速扩容。

图|转基因生物技术驱动全球种业市场增长


全球种子市场中玉米、大豆、蔬菜种子占据主要地位。2018年,玉米、大豆、蔬菜、水稻种子的市场规模分别占全球市场规模42.5%、20.3%、15.2%、5.2%,合计达83.2%。我国种子市场玉米、水稻、小麦占据主要地位。2020年,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种子市值占比分别为22.9%、18.1%、13.3%、11.8%、3.5%,合计约69.6%。

图|2018年玉米占全球种子市场规模超40%

图|2020年玉米占我国种子市值超20%


2018年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规模占全球种子市场54.3%,传统蔬菜种子占比最小,为13.8%。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全球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本世纪以来这4项合计在转基因作物总面积中的每年占比都在98%以上。

图|2018年转基因种子市场规模占比超50%

图|2008-201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比


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持续提升,转基因种植国数量不断增多。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170万公顷增长到2019年的1.9亿公顷,CAGR为 21.7%。种植国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19年的29个,平均每年都有1个国家加入。

图|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国家数量


2019年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是全球前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种植面积分别为7150、5280、2400、1250、119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37.6%、27.7%、12.6%、6.6%、6.3%,合计占比超9成。这五个国家的转基因应用率均达到或超过90%,其中阿根廷已达到100%。印度和中国转基因作物暂未涉及主要粮食,美国和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品类最为丰富,不仅覆盖粮食,还覆盖果蔬等经济作物。


2020年美国玉米单产比中国高约295公斤/亩,大豆单产比中国高约80公斤/亩,除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自然环境等因素差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2019年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及占比

图|2019年七大国家转基因应用率及作物种植情况


千亿元转基因市场蓝海加速开启

在粮食安全重要性愈发突出的大背景,以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纲领下,千亿斤粮食产能的提升离不开现代种业的支撑。面对千亿元级的大蛋糕,具备“育繁推”一体化和丰富种质资源优势的龙头种企有望充分受益。


可以预计,在品种审定等生物育种产业化相关政策有序推进后,这些已在生物育种领域深耕多年,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和精力,从而逐步建立起技术优势和储备的企业,将最具竞争力。


大北农:视种业为战略首要地位,国内首家同时拥有转基因玉米、大豆安全证书,转基因大豆产品获阿根廷种植许可。


隆平高科:布局杭州瑞丰、隆平生物,同时拥有转基因玉米、大豆安全证书,转基因玉米试制种已完成。


隆平高科及其参股子公司同样已获得4个转基因玉米、1个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目前正持续推进转基因业务发展,转基因玉米品种开发和试制种已经完成,有望在转基因品种审定正式落地后抢先占据市场份额,迎来业绩兑现期。


在转基因育种研发端,公司也积极布局,不断推进隆平生物等转基因玉米研发平台协同推进性状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转基因玉米研发、基因编辑水稻和各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种生物育种研发布局,技术和品种储备行业领先,有望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转基因领域的先发优势。


祥和启源认为,生物育种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需要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压力、国内产业发展不平衡、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等挑战,需要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加强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提高生物育种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社会认知度、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整合自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